博客

奴隶:ιντερνατιοναλε 今天实现了吗

前言

这是古希腊语系列文章之一,记录课本第二章的后半部分,内容紧接着上一篇古希腊奴隶 Ξανθιας 的故事

在写这篇之前,我悄悄地浏览了一遍课文,发现唯一刺激而新奇的俩词是 .. 骂人和种子

所以给文章起了个类似今日头条新闻的低俗标题标题已经更正,并顺利过审。

话说咱进入课文前,先回顾一下前一篇课文的几个重点,是不是比较好嘛 ?

 

回顾

ἐσ-

第一篇课文里学会了古希腊语的 “是” 这个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位: ἐστιν.

在前一篇课文里,从农民和奴隶的对话句子中,我们学到了它的第一二人称单数变位。

第二人称(你是)形式是 εἶ, 而第一人称(我是)形式则是 εἰμί.

因为它是不规则动词,所以想特别提一下。

 

ἐγω, σύ, αὐτός

说完了动词 “是”,大概第一反应就是,那 “你我他” 怎么说 ?

首先要知道的是,古希腊语的动词变位已经表达了主语的人称和单复数,所以正常情况下省略主语。

只有当人们想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时才会写明主语

主语包括主格形式的名词,也包括主格形式的人称代词:你,我和他。

第一人称代词的主格(我) 便是 ἐγω, 第二人称(你)则是 σύ

  • 英文单词 ego 自我很可能来自古希腊语的 ἐγω.

第三人称代词则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,但有多种形式,使用的形式取决于被指带对象(名词)的语法词性

  • 这里想特别强调是单词的语法词性,而不是实际物体的性别 - 除了人和动物,其他物体也没有生理性别。
  • 比如,德语里小女孩 Mädchen 是一个中性词,那么指代女孩时就必须用第三人称代词的中性形式.

具体来说,第三人称代词的阳性,阴性和中性分别是:αὐτός, αὐτη, αὐτό.

比如要指代 犁 το αροτρον 就必须用中性的 αὐτο, 要指代奴隶 Ξανθιας 则用 αὐτος, 因为 Ξανθιας 是阳性词。

 

λυ

之前说了不规则动词 “是” 的变位,但常见的动词都是规则变位的。咱再用这个简单词根 λυ- (松开) 来复习一下。

  • 第一人称变位 λυω - 我把 .. 松开

  • 第二人称 λυεις - 你把 .. 松开

  • 第三人称 λυει - 他 / 她 / 它把 .. 松开

复数的变位之后再说,目前对于单数,只要记住动词词根和人称变位的词尾就好啦: ω, εις 和 ει.

 

φιλε-

在给词根后加词尾时,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,就是词根以 ε 结尾的时候,需要缩并 / contraction

这里用动词 “爱” 的词根 φιλε- 来举例。对于第一人称的词尾 -ω, 加到词根后得到 φιέω

单词中的字母组合 έω 是允许的,但人们通常会把 έω 合并成 ῶ 然后把这个单词写成 φιλῶ 形式。

缩并形式 / contracted form 是最常见的, 而非缩并形式 / uncontracted form 则比较少见。

φιλεῖς

对于 έω 这样的字母组合,它的缩并没有强制要求的,两种写法都可以。

而对于其他的字母组合,缩并则可能是必须的,比如字母组合 εε.

比如动词“爱”的第二人称是 φιλεῖς 而不是 φιλέεις, 因为变位时发生了字母缩并,具体来说呢,

  • 词尾 -εις 加到词根后会得到 φιλέεις
  • 按照缩并规则,έει 必须被缩并成 εῖ
  • 最右的辅音字母 ς 没有缩并要求,所以就得到了 φιλεῖς

写的时候注意字母 ῖ 上方有个小帽子 / circumflex

φίλεῖ

当我们对 ‘爱’ 这个词进行第三人称变位时,同样使用这个规则,

先给词根 φιλε 加上第三人称词尾 ει, 再把 εει 缩并成 εῖ

因此第三人称(它 / 她 / 他爱)的变位形式是 φίλεῖ.

另外想说的是,对于前一个 ί 上的斜杠音标记不住不写也没关系,因为对读音的影响很小。

 

命令语气

命令语气是我们在前一篇课文里新学的内容, 而之前的动词变位都是在陈述语气下

命令语气下动词的变位不太一样,但很好记,因为变位只有两种人称,对应着听命令的人:你 / 你们。

命令语气单数第二人称的词尾是 -ε, 复数则是 ετε.

比如动词 “赶快” 的词根是 σπεῦδ- 它的命令语气形式就是 σπεῦδε, 简单不啦。

别忘了,对于 φιλε- 这样的词根,依然要缩并最后的 εε 因此 “爱” 的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单数就是 φιλεῖ

 

ἴσθι

好在大多数动词都是规则的,不规则动词很少,目前就一个 “是”.

它的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单数是 ἴσθι .. 这个只能努力记下来,我也不能穿越回去把它改了。

 

课文第一段

呼~回顾完已经1000多个字了 .. 现在就进入课本第二章的第二篇课文吧。

 

赶牛

第一句的上半句:ὁ μὲν οὖν Δικαιοπολις ἐλαύνει τους βοῦς.

翻译:当农民 Δικαιοπολις 在赶牛时,

第二句 ὁ δὲ Ξανθιας ὄπισθεν βαδίζει καὶ φέρει τὸ ἄροτρον

翻译:而奴隶 Ξανθιας 走在后面,并搬着犁.

其他它俩用 μὲν .. δὲ (表示 ‘当 .. 时, 而 ..’) 连接组成一个句子。

动词 βαδίζει 和 φέρει 咱都学过:走路和搬运,唯一的生词就是 ὄπισθεν.

ὄπισθεν

ὄπισθεν 表示 “在后面”,它是个副词,在句子里修饰动词 βαδίζει / 走。

这个词呢,是它俩的合成的:ὀπίσω 和 θεν.

ὀπίσω

ὀπίσω 像某动词的第一人称,但实际上它是个副词,让大伙儿失望了

它表示 方向上的往后,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之后,还可以表示 方位上的后面

总之在那个词穷的年代啊,一词多用还是很常见的,咱古文里的汉字不也是嘛。

ὀπισω 演化出了现代希腊语的 πισω, 一个副词, 表示在后面。它还演化出了著名画家 Picasso 的名字

θεν

θεν 在古希腊语里通常是副词后缀, 它表示:来自 .. 地方 / 从 .. 地方

那么 θεν 之后是怎样演化出英文 then “然后 / 后来” 的意思的呢 ?

 

下一句:

Δι᾽ ὀλίγου δὲ ὁ Δικαιπολις εἰσάγει τοῦς βοῦς εἰς τὸν ἀγρον.

翻译:不久后, Δικαιπολις 把牛群带到了田里.

这句的动词 εἰσάγει 和介词 εἰς 都是新词,但它俩蛮简单好记的,咱这就讲讲。

 

εἰσάγει

它是由这俩词拼起来的:εἰσ- 进入 + ἀγει 带领,它俩一组合就表示:带领进入 / 带入

至于古希腊人为什么要发明 εἰσάγει 来表达带入,而不直接用 ἀγει + 介词 ἐις 呢 ?我也不懂 .. 😐

εις

刚看到的前缀 εἰσ- 来自于介词 εἰς 它表示 到 .. 里面 / 通往 .. 里边 像英文的 into,表示方向

还记得古希腊字母 ς / σ 的用法吗?只要 σ 出现在词尾就换成 ς

  • 咱之前学过另一个介词 ἐν 表示 ‘在 .. 里边’, 大概对应英文 in, 表示方位

古希腊语的介词支配名词的格,而介词 εις 它后面的名词必须是宾格,所以上面这句用了 τὸν ἀγρον.

 

βλέπει

农民把牛领到田里了然后呢 ?得看下半句:.. καὶ βλέπει πρὸς τὸν δοῦλον - 动词咱不认识 ..

但其他几个词咱都学过,那么他 πρὸς τὸν δοῦλον / 朝向奴隶 做了个什么动作呢 ?

βλέπει 表示望 / 看,现代希腊语也保留了它,但读音不同

我也不知道它的词源是啥, 试着写一下它的变位 ?

  • 第一人称 βλέπω
  • 第二人称 βλέπεις
  • 第三人称 βλεπει
  • 命令语气单数 βλεπε

想象一下,农民费了半天劲把牛运到田里了,自然回过头来看看奴隶把犁运到哪了 ..

 

βραδέως

农民回头看到了啥呢,下一句:ὁ δὲ Ξανθίας οὐ πάρεστιν · βραδέως γὰρ βαίνει.

翻译:然而奴隶 Ξανθιας 并不在那儿,因为他走得慢。

动词 πάρεστιν 之前学过,表示 在场 / 在那儿.

动词 βαίνει 和 副词 βραδέως 在前一篇课文里学过,如果记不清了可以用链接回顾一下

 

接着看下一句:

ὁ οὖν Δικαιποπολις καλεῖ αὐτον καὶ λέγει ..

翻译:所以呢,Δικαιοπολις 就叫住他并说 ..

αὐτον

之前讲过第三人称代词 αὐτος, 这里的 αὐτον 是第三人称单数阳性代词的宾格形式

像名词变格那样,把它的主格 αὐτος 的词尾换成宾格词尾 -ν,就得到 αὐτον 啦

 

训话说了啥呢,看下一句:

.. “σπεῦδε, ὦ Ξανθία, καὶ φέρε μοι τὸ ἄροτρον.”

翻译:动作快点, Ξανθιας 啊, 并把犁带给我

μοι

还记得名词 / 代词的四个格吗 ?名词的格对应着它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中的作用

之前咱学的 ἐγω 是代词 “我” 的主格,而这个 μοι 就是人称代词 ἐγω 的与格形式

但之前见到与格形式出现在状语 ἐν τῷ αγρῷ 里, 表示地点 / 方位. 咋这儿也用与格呢 ?

 

间接宾语

那就不得不说与格 / dative 的第二种语法作用:名词作为间接宾语时的格

刚学的句子里的动词是 φέρε 拿 / 运,它的直接宾语是 τὸ ἄροτρον - 表示犁被拿着。

  • τὸ ἄροτρον 是中性词,中性词的宾格形式与主格相同

不是每个动词都能带俩宾语,但 ‘拿’ 和 ‘给’这样的动词是可以有间接宾语的,因为意思说得通:

  • 拿东西给某个人,运东西给某个人,都是常见的说法嘛

在句子中同时有俩宾语时,间接宾语就以与格的形式书写(只有直接宾语以宾格形式写)

 

毕竟奴隶也不是吃干饭的 (而是吃 σουβλακι 长大的) , 那么他会怎么反驳呢 ?

接着之前的训话,奴隶给出了跟上一段故事情节一模一样的反驳:

ὁ δὲ Ξανθίας λἐγει “ἀλλ᾽ ἤδη σπευδω, ὦ δέσποτα · τἰ οὕτω χαλεπὸς εἶ ;

翻译:而 Ξανθίας 说 “但我已经抓紧啦,老大(主人), 你为啥子如此严厉嘛”

复习一下之前学的几个词:

  • λἐγει 说
  • τἰ 为什么
  • ἤδη 已经, 副词
  • οὕτω 如此, 副词
  • εἶ 动词 “是” 的第二人称变位 - 你是
  • ὦ δέσποτα 奴隶主 / master - 它是 ὁ δέσποτα 的呼格形式。
  • σπευδω 动词 “赶紧” 的第一人称变位 - 通过它的词尾 -ω 可以获知。

还有一个小细节是 ἀλλα ἤδη 被缩减成 ἀλλ᾽ ἤδη, 因为讲究风水的古希腊人觉得俩元音会对冲。

其实是因为连续读两个元音不方便,所以缩减前一个。这样读的时候需要 ἀλλ᾽ 啊~就好啦

 

跟咱的传统一样,嘴上说完了,行动上也得表示表示啊,下一句:

βραδέως δὲ φέρει τὸ ἄροτρον πρὸς αὐτον.

翻译:他慢悠悠地搬着犁向农民走去。

没啥生词,唯一比较模糊的地方是最后的 αὐτον, 它是阳性名词的宾格的代。

从上下文来看,它既可以指前文的 田地 τον αγρον, 也可以指农民 Δικαιοπολις. (我觉得理解为后者更合适)

 

对骂完,奴隶都开始工作了,奴隶主也得抓紧:

ὁ οὖν Δικαιοπολις ἄγει τοὺς βοῦς ὑπὸ τὸ ζυγὸν καὶ προσἀπτει τὸ ἄροτρον.

先回顾下咱认识的词:

  • 在讲 εισἄγει 时学过 ἄγει, 表示带领
  • 介词 ὑπο 之前学过, 表示 .. 的下方 - 当时学的词组是 ‘在树下’

试着翻译一下:因此啊 (οὖν), Δικαιοπολις 把牛带到 ζυγὸν 的下边并 .. 做啥呢 ?

 

ζυγὸν
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刚刚才知道牛脖子上这玩意儿的中文名叫啥 .. 还趁机做了个表情包 [得意]

yoke

τὸ ζυγὸν 表示 轭 / 牛轭,英文叫 yoke, 法文叫 le joug, 德文叫 das Joch

  • 它也可以表示平衡木或秤

从冠词 τὸ 可以看出它是个中性名词,咱知道 中性词的主格和宾格都长一样,所以主格也是 τὸ ζυγὸν.

这个词演化到现代希腊语后还可以用作形容词:形容数字是偶数 / even, 或者形容俩个人是双胞胎 / twin

 

ὑπὸ

咱之前读农民在树下乘凉休息的故事时,学过词组 ὑπὸ τῷ δένδρῳ 在树下

从这俩词 τῷ δένδρῳ 的词尾可以看出,这是冠词和名词的与格形式,表示位置。

那为什么刚刚这句话的 ὑπὸ τὸ ζυγὸν 中却用的是宾格呢 ?原因倒也很简单 ..

古希腊语的介词通常有多个意思,介词不同意思决定了所跟名词的格也通常不同

对 ὑπὸ 来说呢,目前咱已经学到了它的两个意思:

  • 在 .. 之下,比如 ὑπὸ τῷ δένδρῳ 当它表示这个意思时后面的名词必须是与格
  • .. 之下,比如 ὑπὸ τὸ ζυγὸν, 这时后面的名词必须是宾格。

话说你有没联想到介词 προς / 通往的情况,我的总结是:当介词表示方向 / 朝向时,通常后面跟名词的宾格**。

而当介词表示位置或地点时,通常后面跟名词的与格

 

προσάπτει

为了解释前面俩词,花了不少篇幅 .. 回到这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动词 προσἀπτει 上 ..

  • 句子: ὁ οὖν Δικαιοπολις ἄγει τοὺς βοῦς ὑπὸ τὸ ζυγὸν καὶ προσἀπτει τὸ ἄροτρον.

它的宾语咱认识 - τὸ ἄροτρον 耕地的犁,牛也有了,牛轭也戴了,犁要咋整呢 ?

绑上呗, 像这样 ..

犁

动词 προσἀπτει 的意思就是 绑上 / 系上 / 连接上 的意思,像英文的 attach.

它的前缀是不是很眼熟 προς / 往 / 朝, 这个词呢就来源于 προσ + απτει 绑 / 连

这个 απτει 也是动词,意思比较多,除了表示 绑 / 连,还能表示点火呢。

总之, 把 .. 连往 / 连到 .. 就是 προσάπτει

 

折腾半天,牛轭也戴上了,犁也绑上了,然后农民要做啥呢 ?

下一句: ἔπειτα δὲ πρὸς τὸν δοῦλον βλέπει ·

翻译:然后,他就望向奴隶.

话说这里有个新词,咱先学习一个 口..口

 

ἔπειτα

它表示:随后 / 之后 / 然后,是个副词。

这个词尽管很短,它也是由好几个词组成的:ἐπί + ει + τα 趁机都学习一下呗

 

ἐπί

ἐπί 的意思非常多,常用来表示 在 .. 之上 / upon, 或者 在 .. 之后

ει

咱学过,ει 除了动词是的第二人称形式外,它作连接词时表示如果

τα

冠词 τα 我们之后会学到,它就是中性名词复数主格和宾格所对应的冠词

  • 对于冠词,咱通常把它们翻译成 这 / 那

回到 ἔπειτα = ἐπί + ει + τα 大概就是:在如果 (发生了) 这个 (的前提) 之上 - 也就是然后啦.

 

佛系奴隶

ὁ δὲ Ξανθιας οὐ πάρεστιν · κεθεύδει γὰρ ὑπὸ τῷ δένδρῳ

翻译:(农民干完活儿回眸)但 Ξανθιας 并不在那儿,因为他正在树下睡觉。

这句话没有生词,但可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

γὰρ 因为 - 像 δὲ 那样,它被使用时永远时是句子的第二个词。

κεθεύδει 动词 “睡觉” 的第三人称单数,这里睡觉的人(动词的主语)就是前一句的 Ξανθιας

ὑπὸ τῷ δένδρῳ 介词短语 “在树下”, ὑπὸ 是介词表示 “在 .. 之下” 而τῷ δένδρῳ 是名词 “树” 的与格形式

介词的语义决定着名词的格 - 当介词 ὑπὸ 表示方位时,紧跟的名词必须是与格形式

 

课文第二段

哈~到此已经学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啦,接下来是第二段的内容。

 

训话 x2

第一句: ὁ οὖν Δικαιόπολις καλεῖ αὐτὸν καὶ λέγει ·

翻译:于是 Δικαιόπολις 就呼叫他(奴隶)并说

这个剧情发展似曾相识呀,写课本的人大概在引导读者复习一下.

这句也很友好,没有生词,唯一想提一下的是 αὐτὸν, 它是阳性单数名词宾格形式的代词,还记得吗 ?

 

κατάρατε

等了大半天,终于进入这篇文章的主题啦 !😆

ἐλθὲ δεῦδο, ὦ κατάρατε. - 卧槽你个杂种,快 (给老子) 过来 !

  • 正儿八经的直译是:噢,你个遭天谴的,过来 !

至于这个 ὦ κατάρατε 具体怎么翻译好呢, 我们回顾一下冠词 ὦ

 

语气助词

现代语言,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,都有丰富的语气助词和词组,来表达各种情绪。

但古希腊语比较原始,无论表达开心,悲伤还是生气,都用这一个短语 ὦ ..

尽管 ὦ 是(任何性别名词单复数的)呼格的冠词,但我一直觉得它总有那么一点点语气助词的作用

因为我觉得它的读音 Oh~ 很像人们表达不平淡的情绪(愤怒,悲伤)时发出的声音 ..

 

κατάρατε

这个词的意思是 “被诅咒的” 也就是咱口语里的 “遭天谴的”

遗憾的是,我对这个词的了解有限, 上课时教授也没细讲它

从课本翻译来看,我认为它是动词 “诅咒” 的分词形式 (participle) 被用作形容词。

这样猜测是因为,古希腊语和许多现代语言,包括汉语,都有类似的用法:

  1. 动词的分词直接用作形容词,比如英语的 well-known / refurbished

  2. 用形容词时省略(语境下易获知的)名词,比如汉语里我们说 “遭天谴的” 而省略名词 “人”

因为我并不知道动词 “诅咒” 在古希腊语里怎么拼写,所以只能这样分析它 .. 如果有了解的读者请跟我说哈

剑油

不知为啥,每次看到诅咒,都想起游戏巫师3里针对诅咒怪物的剑油 ..

 

ἡ καταρα

尽管 κατάρατε 的动词原型我不知道,但另一个相关的名词 κατάρα 诅咒 倒是可以趁机学习一个 口..口

它是一个阴性词, καταρα 是它的主格形式,所以我加上了冠词 ἡ.

这个词的前缀 κατα 表示向下,咱很熟悉,组成它的后缀 ἄρα 也是一个古希腊词,表示因此 / 随后 / 所以

古希腊人眼中的诅咒大概来源于上帝诅咒天使时的做法:让它从天堂掉落下去。

所以 κατα 下来 ἄρα 之后(所导致的结果)便被称作 “诅咒”。

 

帮忙

记得当初去北京旅游时,导游大妈跟咱说可别惹本地人,他们骂人俩小时都不重样的

在这点上,语言贫瘠的古希腊人是远落后于北京人的,他们骂人顶多就两个词,其中一个还是 ὦ ..

回到课文,农民骂完了说啥呢,下一句: μὴ κάθευδε ἀλλὰ συλλάμβανε

翻译:别睡觉,但 (来) 帮忙 !

祈使句的动词都是命令语气,动词 συλλάμβανε 帮忙,咱在前一篇文章里讲过。

至于 μη, 我觉得它可以被看作是 οὐ 在命令语气下的形式

 

σπέρμα

帮忙做啥呢,农民紧接着说:φέρε γὰρ τὸ σπέρμα καὶ ὄπισθεν βάδιζε

翻译:因为 (你得) 带上种子,并走在我后面。也可以灵活一些翻译:拿上种子,跟着我走!

τὸ σπέρμα 便是种子,从冠词可以看出它是中性词。从句子的语境可以看出它是动词 φέρε 的宾语。

中性词的主格和宾格写法一样,所以能推测出它的主格形式也是 τὸ σπέρμα.

这里英文好的读者可能会发现,如果把 σπέρμα 的字母都换成英文字母会得到 sperma 似乎有点眼熟

对滴,现代英语里的 sperm 便来自于古希腊语 σπέρμα, 不过词意演化为:精子

作为中性词的 τὸ σπέρμα 是否在暗示着性别平衡呢

 

ὄπισθεν βάδιζε

刚才那句里还有俩之前学过的词值得再次提及:ὄπισθεν 副词, 表示 后边儿 / behind

而 βαδιζε 是动词 “走” 的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单数形式,它俩搁一块儿成了:走我后面,或者 跟我走!

其实呢,咱在下一句就将学到动词 跟着走 / follow 在古希腊语里怎么说啦。

 

课文下一句:

ὁ μὲν οὖν δοῦλος τὸ σπέρμα λαμβάνει καὶ ἀκολουθεῖ

翻译:因此奴隶带上种子并跟着走。

古希腊文的句子对单词没有顺序要求,宾语在动词前十分常见, 就像这句的 τὸ σπέρμα λαμβάνει

这个灵活的动词 λαμβάνει 表示 拿 / 带,在前一篇文章里学过。

 

ἀκολουθεῖ

动词,跟随 / Follow

看到词尾 εῖ 咱知道它是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变位,那么 εῖ 上的这个弧形 / 帽子符号有没让你想起啥 ?

文章的前半部分,讲到动词 爱 / 喜欢的词根 φιλε- 时提到古希腊语的拼写缩并 / Contraction.

也就是说呢,ἀκολουθεῖ 的词根是 ἀκολουθε 所以它加上第三人称单数词尾 ει 才成了 ἀκολουθεῖ.

这个词的来源呢,大概是形容词 ἀκόλουθος, 而 ἀκόλουθος 可能来自于 κέλευθος 接下来趁机学习一下呗

 

ἀκόλουθος

这是个形容词,表示 跟随的 / following

看到它的词尾 -ος 你大概猜到了:这是它的阳性单数主格形式

 

ὁ κέλευθος

前俩词的来源很可能就是这个 ὁ κέλευθος,它表示 道路 / 通道。

那么 κέλευθος 又是哪来的呢 ?

 

κελεύω

动词 κελεύω 表示 催促 / 命令,它是动词的第一人称单数形式。

早期的时候啊,人类和动物的行动踪迹比较随机,地上也看不出有什么路。

人类有了文明以后啊,行动更有规律,也就在地上走出了路。

我在想,古希腊人是不是赶集 / 行军时,因为大伙儿的行动踪迹相同,才发明了这个 “路” 这个词

 

Δημητερ

奴隶把种子带上了,然后呢:

ὁ δὲ δεσπότης καλεῖ τὴν Δήμητρα καὶ λέγει · “ἵλεως ἴσθι, ὦ Δήμητερ, καὶ πλήθυνε τὸ σπέρμα”

翻译:奴隶主呼喊着 Δήμητρα 然后说: 请您仁慈,啊 Δήμητρα, 并让种子成倍繁殖吧

这句有好几个新的词,要一个一个学习

 

τὴν Δήμητρα

古希腊神话里有众多的神大概是因为,人们一旦生活不顺 / 碗里的锦鲤不给力,就发明一个新的祈祷。

Δήμητερ / Demeter / 迪米特女神(阴性词)就是专门负责稻子小麦收成的。

虽然古希腊人民造句时没啥用词顺序,但他们的语法比较严格,尽管是神名,也依然遵守变格规则

第一句的 Δήμητρα 便是女神名称的宾格形式,而第二句中 ὦ Δήμητερ 则是呼格形式。

对于阳性词,呼格通常是把主格末尾的 -ς 去掉得到的,而大多数阴性词并不以 -ς 结尾,没啥好去的。

所以它的主格形式也是一样的:ἡ Δημητερ.

 

ἡ μήτηρ

有人说,Δήμητερ 很可能是 Δή + μητηρ 造出来的,我也觉得 ..

因为字母 ε 和 η 的发音几乎相同,而 μήτερ 也确实是一个词,表示母亲,阴性词。

  • μήτερ 是母亲一词的主格形式,你能猜出它的宾格形式吗 ?提示: 参照下 Δήμητερ 的变格

那么 Δή 呢 ?还记得第一篇课文里的动词 种地 / 耕地 / γεωργει 吗 ?

  • γεωργει 是由这两个词组成的:γῆ 土地 + ἔργον 工作

其中的 γῆ 表示土地,于是有的人就觉得,古希腊语的起源里 δή 说不定也表示土地呢, δ 和 γ 发音那么像。

  • 阿尔巴尼亚语的 dhe 的确表示土地

因此呢 δή + μητηρ 一凑就造出了 Δήμητερ 大地母亲,也就是掌管收成的女神。

 

ἵλεως ἴσθι

祈祷句子的第一个词也是新词,虽然看不懂,但可以接着往下读,动词 ἴσθι 咱认识,表示 “是 / 成为 / 变得“

  • 提醒一下, ἴσθι 是动词 “是” 命令语气下第二人称单数的形式

那么也就能猜出 ἵλεως 大概是个形容词啦,农民祈祷通常希望神怎么样呢 ?ἵλεως 就表示 仁慈 / gracious.

至于 ἵλεως 的词源是啥我也不知道,倒是这个词的元音字母特别多你有没发现。

 

πλήθυνε τὸ σπέμα

接着看祈祷的下半句,种子 τὸ σπέρμα 一词咱认识,那么农民希望神把种子怎么样呢 ?当然是茁壮成长啦。

  • 中性词 τὸ σπέρμα 的宾格形式与主格形式是一样的

具体来说,动词 πλήθυνε 表示 使 .. 成倍增加 / 使 .. 繁殖

  • 它的前缀 πλή 有没让你想到 multiply 的后缀呢 ?

动词 πλήθυνε 很可能来源于名词 ἡ πληθυς 它来自古希腊语的艾欧尼亚 / Ionic 方言, 表示 大群 / 大多数。

在咱学的阿提卡方言里,它的同义词是 τὸ πλῆθος 拼写有一点点不一样,词性也变了。

 

赶牛

转发完锦鲤,就可以盖盖儿开始煮啦。古希腊人民祈祷完,当然就回到了996的现实生活。

课文下一句:ἔπειτα δὲ τὸ κέντρον λαμβάνει καὶ κεντεῖ τοὺς βοῦς

翻译:然后呢,他就拿起赶牛棒并用赶牛棒赶牛。

 

κέντρον

每次看到中性词我都特别开心,因为变格比较好记 .. 宾格跟主格的形式一样。

因为它几乎是早期农业生活的必须品,赶牛棒子是有自己专属的古希腊语单词的,就是这个 τὸ κέντρον.

话说看到它的词尾 τρον 有没让你想到犁 ἄροτρον 的词尾 .. 和 奥创 Ultron ? 词缀 τρον 有种工具的感觉。

既然词尾咱熟悉,吧词尾拿掉就得到了词根 κέν 它来自哪呢,肯德基的肯吗 ?

显然不是,古希腊人注重健康不吃炸鸡。词源通常是意思很相近的词,κέντρον 大概来自动词 κεντεῖ.

 

κεντεῖ

其实呢,在赶牛棒获得自己的专有古希腊语名词之前,是先有赶牛 κεντεῖ 这个动词的。

话说它的 εῖ 有没让你回忆起啥 ?古希腊语造词时的元音缩并 - εῖ 是由 ε + ει 缩并成的

也就是说呢,它的词根是 κεντε- 第一人称 “我赶牛” 就是 κεντεω 或者缩并版的 κεντῶ

  • 因为动词第一人称变位的词尾是 ω, ε 与 ω 缩并成 ῶ 倒不是必须的

 

接下来这句:

καὶ λέγει · “σπεύδετε, ὦ βόες · ἕλκετε τὸ ἄροτρον καὶ ἀροῦτε τὸν ἀγρόν.

这句的两个生词 ἕλκετε 和 ἀροῦτε 即便不认识,是不是也能从认识的词猜出意思呢 ?

农名会让牛把犁 (ἄροτρον) 怎么样,并把田地 (ἀγρόν) 怎么样呢 ?

翻译:然后他说:“赶快啊,牛群们;拖起犁而耕地吧”

 

ἕλκετε

它的意思是 拉动 / 拖动 / drag,因为这是个祈使句,所以动词是命令语气的形式。

还记得之前学过的命令语气词尾 -ε 吗,那么这里怎么是 -ετε 词尾呢 ?

因为啊,说话的对象是 ὦ βόες / 牛群是复数,所以动词用第二人称复数变位。

需要记得规则又多一个:动词在命令语气下的第二人称复数就是以 -ετε 结尾

所以拉 / 拖拽的词根就是 ἕλκ- 而第一二三人称分别是 ἕλκω, ἕλκεις 和 ἕλκει

麋鹿

 

ἀροῦτε

耕 / plow, 它也是动词的命令语气第二人称复数形式,那它的词尾怎么又不是 -ετε 了呢 ?

看到前一个字母 ῦ 上方的帽子,有没让你想到什么 ? 元音字母缩并 / Contraction 又出现了

好在这大概是最后一种缩并情况: 字母组合 ο + ε 必须缩并成 ῦ 的

也就是说呢,动词 ἀροῦτε 的词根是 ἀρο- 加上这个变位的 -ετε 且字母缩并后得到了 ἀροῦτε.

那么用咱之前学过的词尾 ω, εις 和 ει, 它的第一二三人称就是 ἀροω, αροεις, αροει 了吗 ?

然而 ο 这个字母的缩并规则稍微复杂一点点:ο + ει 时必须缩并成 οῖ, ο + ω 时必须缩并成 ῶ

因此呢,它的第一二三人称变位分别是:αρῶ, αροῖς αροῖ.

最后想说的是,它的词根 ἀρο- 加上 表示工具的名词后缀 -τρον 造就了单词 ἄροτρον 犁.

 

小结

嚯哗~ 没想到又写完一个章节 ,课本第二章的下半部分(第二篇课文)就是这样啦。

每天写的时候,都是一边写一边阅读,看到许多词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曾在课堂上教授讲解时的画面。

但因为白天要接受福报(工作)所以改变了计划:隔天更新一次。

目前来看,这一系列的古希腊文章有许多对读者不太友好的地方:

一是,每篇文章的篇幅有点大,大概在7000 - 8000个字,完整阅读一遍可能需要20分钟或更久。

  • 所以之后的章节,我可能得把课文分成多个部分,然后用多篇的文章讲解 ?

二是,随着阅读更多的课文,接触到的语法知识 / 拼写规则越来越多,但它们都很分散需要总结。

所以我把目前学过的所有语法 / 拼写规则 / 缩并规则等等都归纳在这篇文章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