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写什么,先摸索摸索
动机
起初刚创建这个博客页面时,想的是做一些日常的记录,算是公开版的日记。
倒了杯水想想,其实在博客里发表日记容易让读者感到无聊,所以决定改做一个 “内容分享” 的博客页面。
具体分享些什么,我也没想清楚,所以暂且把题目命名为 “杂物堆” 好了。
关于动机
在确定了大致的目标 “内容分享” 之后,其实是可以直奔主题。
但就像博客的其他文章那样,我还是给文章开头加一个小段表述目的,好让读者明白阅读下去究竟是图个啥。
毕竟这是 “杂物堆” 系列(如果成为系列的话)的第一篇,所以我也在摸索,这篇可能比较漫无目的。
三个栏目
考虑到这篇文章比较贴近当下,所以刚刚又给标题添加了月份。同时也在心里建设好了框架:
1 - 记录下七月到八月的一些经历和想法。
2 - 记录和分享一些新接触到的东西。
3 - 对未来的展望。
1 - 猫猫上桌
七月开始,猫猫在家里发现了新的活动区域 - 灶台和吧台 / 饭桌,时不时跳进两个水池里游荡。
经过一个月的观察,我觉得他还是更喜欢客厅里的纸箱,只有当我吃饭 / 做饭时才跳上来观望。
这事儿发生的决定因素是:我说服了自己,撕掉了(半开放)厨房灶台/工作台边(防止猫跳)的双面胶。
之前贴双面胶的原因有二:1 - 猫到处跑不干净,影响饮食卫生,2 - 怕猫把厨具餐具踢翻了。
说服自己的理由却只有一个:别折腾了,由他去吧。
2 - 记录营养摄入
动机和起因不太记得了(也可能是油管的励志视频看多了),7月的某一天研究了下怎么增长肌肉。
而除了锻炼以外,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就是蛋白质的摄入。多方查阅后:每天需要体重 1.5 - 2.2 左右的蛋白质。
- 比如体重 70千克的人,那每天至少要 70 x 1.5 = 105克的蛋白质。
于是就做了个简单的 App 用来记录每天吃了些啥,摄入的营养够不够。
记录了快一个月后,我的一些发现:
1 -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吃得少,记录饮食之后算是有量化数据了,也实锤了自己卡路里和蛋白质摄入不够。
2 - 从蛋白质摄入来看,冷冻三文鱼 / 鳕鱼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食物,其次是烤好可即食的鸡肉条。
- 这里 “性价比” 是指蛋白质密度高(食用量少)能快速烹饪食用,价格低。
蛋白/营养粉也不错,加小杯到早餐燕麦中,就能得到 20克的蛋白质。
蛋白条 / 蛋白棒性价比并不高,而且常常多糖高卡路里,唯一的优点是方便。
3 - 增肌任重道远,很多天里我都没吃够(体重的 1.5 倍)蛋白质。
3 - 肌肉锻炼
严格来说,自己的体育锻炼长期以来一直断断续续的 - 比如上班看屏幕累了就引体向上拉伸一下。
只是这一个月以来,我才开始更频繁地做两三套特定的哑铃动作,每次做若干多组,直到力竭。
除了上班特别疲惫 / 烦躁的时候,几乎每天下班,我就拿起哑铃练大概4组动作,大概持续20 - 30分钟。
至于身体的变化,似乎还没有察觉到,打算买一个体重秤记录一下。
这段密集健身前,我的头发和胡子就(感觉)长得比较快,不确定健身是否让它们长得更快了。
至于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呢?
1 - 我觉得形成健身习惯大概需要 90天 / 三个月,而非 21天。
2 - 举重一类的运动确实让睡眠质量更好了,从我手表里记录来看。
3 - 这本叫 “量化健身:原理解析” 的书可能值得推荐。说可能是因为我只读完别人的总结,知识收获不少。
4 - 给人升职
月初的时候,之前的老板发来消息请我帮忙做一个升职评估:也就是多方考量,判断同事A是否可以升职。
要说给人写升职推荐 / 反馈,自己写过不少了。这种正式而完整的 ”升职评估“ 我倒是第一次做。
大概花了一个半星期(每天两小时吧)四处奔波,采访了A的同事们,可算把评估文档写好了。
一方面,因为是第一次做,它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新鲜感,另一方面,我感到有些疲惫。
疲惫来源于盯着(不知谁定义的)rubric 表格,把大活人放在各种指标维度上评估,反复校准自己的描述词。
因为我在的行业是 IT / 软件开发,所以暂时想不到值得分享又通用的 “心得体会”,就不多说了。
5 - 相册备份
自从养了猫之后,手机里的照片视频数量快速增长,手机容量很快到达上限,以至于系统没法更新。
前两个星期,我找到了比较好(目前看来)的软件工具,轻松备份 / 上传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。
开发者还做了一个可以在 iOS 系统上运行的程序,可以从 App Store 里下载使用。
这个项目做得很好:我几乎没花什么时间,就能把它成功运行在台式电脑上。随后手机顺利连接,上传了相册。
要说缺点,可能是它还在开发阶段,会有丢失数据的风险。
6 - 双系统 SBAT 问题
前两天更新完 Windows 系统之后,发现启动时无法加载到 Ubuntu 了. 屏幕上显示错误信息:
Verifying shim SBAT data failed: Security Policy Violation
Something has gone seriously wrong: SBAT self-check failed: Security Policy Violation
上网看了看发现其他 Linux 系统也受到了这次更新的影响。Windows 更新了 Secure Boot Advanced Targeting (SBAT) 安全启动机制,同时影响了其他系统的启动。好在有解决方案,陇共分三步:
1 - 在 BIOS 里关闭 secure boot / 安全启动。
2 - 登陆 Ubuntu / Linux 系统,用这条命令删除 SBAT 设定:
sudo mokutil --set-sbat-policy delete
3 - 重启一下,再次加载 Ubuntu 并登陆,确保规则的更新。下次进入 BIOS 的时候,记得重新打开 secure boot / 安全启动。
我的系统桌面上只有几个应用软件,其中之一就是记事本,所以决定在博客里记录一下。
7 - 解忧杂货铺
八月中的时候,去同事家吃饭,随后他带我们到公寓的小图书馆转了转。去了发现只是一间小阅读室:两排5 - 6的层书架和一些椅子。
因为书都是人们捐赠的,所以种类混杂:过时的杂志,旅游宣传册子,移民教程,计算机 Office 教程,还有不少的小说。我随手抽了几本翻看,最终借走了这本 ”解忧杂货铺“ 的小说,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。
这本书的亮点就是一个 “通过回信为人们排忧解惑的杂货店”,同时带有一些时空穿越的元素,与不少的机缘巧合。
书的叙事背景被放在了1970 - 2000年的日本:经济上的跌宕起伏与信息时代的来临,为书中的角色的生活带来不小的波澜。
我觉得自己如果在 2014年(书发行时)阅读这本书,会觉得它特别精妙。原因之一是十几前流行时空穿越,基于现实但又多一点点科幻的影视作品。抛开艺术作品,那会儿还流行给未来的自己写电子邮件和埋时间胶囊,塑造一种单向时光机的气氛。
书的另一个亮点可能是:跨时空同时讲述多个故事线,再通过(被塑造的)机缘巧合把故事主角们串联起来的叙事方式。我记得十几年前的电影云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。此外,许多电子游戏也开始采用这样的叙事方式。
啊,总之遗憾的是我读到这本书时已经是2024年,年纪也不小了。因此呢,我对它好感主要来源于作者对那个时代下日本普通人生活的描绘。书中只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,而并没有主角,他们的故事悲喜交加,有的人走向财富自由,也有不少人因为意外与伤痛早早离世。这样的设定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,给阅读观感上带来一种平衡。
八月只过了一半,先写到这里。